top of page

用『場景』取代「願景」來談你對新創事業的想像

我在上海中歐商學院的師弟告訴我,他想要創一家手搖飲品品牌。

他雖然年輕,但事實上已經擁有一個成功的事業,目前是幾百人公司的老闆,但他想要新創一個事業,我特別想分享他對新創事業的「場景」描述給大家。

他說:

『我希望三年之後可以有二個飲品品牌,其中一個開出100家店!

那個時候,會有總部負責產品的研發與創新、會有中央廚房及負責物流配送的集貨中心還有店面資料分析的數據中心,到利用標準化的規格與品牌以開放給人加盟連鎖以快速擴大事業的版圖等等。

所以從現在開始第一年我要完成......,接著是......,第三年要做到.......,然後第三年就有機會達到我想要的規模。

從結果往前推,每一年該做的事情跟計畫,他都想好了。所以就像播幻燈片一樣,一張一張像有場景呈現在你面前一樣!』

於是乎,我好像能想像及相信他的夢想是有機會實現的。也能知道,過程中,有什麼我是能幫上他的。

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事業場景」才能去感動別人,接著才會有一群想要跟他一起打拼的人出現。因為他不只是要開一家或兩家店,而這些跟著他的人也能想像到,自己未來或許也能擁有屬於個人的一到兩家店,如此一來,這些人也跟著熱血沸騰,覺得跟著他,他是會成就一番事業的。

台灣年輕人也常跟我談他們的創業,大部分喜歡談願景或者說是夢想,「我想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個性咖啡廳。」「我想要在宜蘭海邊開一間民宿。」這類的想法屬於願景與夢想層次,多半是以「我想要…」的直述句宣言為開頭,但不論夢想再怎麼磅礡,若被問到「該怎麼實踐?」便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時候如果你再細問:你想要開什麼樣的咖啡店?或許你會再聽到:「我想要開一家像星巴克一樣的咖啡店.......」。接著就是對咖啡店的自我想像及描述,然後是我想要怎麼賣,杯子要多漂亮、咖啡豆要從哪裡來等等。比較認真的年輕人,確實可以完整地描繪他對這一家咖啡店的差異及特色想像,但大部分都是在想,我希望......,而不是我該做哪些準備及想要號招哪些人,因為只是一家你自己的店,自然就不會有一群想要跟著你一起打拼的夥伴。因為事業是你的,他們只是員工。

談「願景」的時候,我們可以希望世界和平。談「場景」的時候,你就得清楚描繪出達到世界和平往前推應該要做的每一個步驟及架構。順著階段性的目標,才是細節執行的規劃與想像。很多人以為,夢想是水到渠成不需要規劃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要耐著性子,把我們對事業的場景畫出來,想像出來;這樣我們才知道,夢想與我們現在的距離,我們也才有努力的目標。然後因為有計畫,我們才有機會不斷修正更新版本,也才能變得強大。

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認為在事業的開端之時,很難將未來的「場景」計畫的萬無一失,畢竟產業的趨勢會更迭、對手的競爭模式也會改變,甚至連自身公司的許多變動因素也都難以掌握,萬無一失的事前計畫在執行面上根本不可能存在。

在Clayton Christensen的《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一書中作者就曾提到,我們絕對無法事先將未來的所有事情都計畫好,因此只能將「刻意計畫」(deliberate)與「隨遇而安」(undeliberate)的兩種計畫模式交互使用;在大方向與前提下,我們會「刻意計畫」,但當遇到突發狀況時,也能夠隨機應變而允許「隨遇而安」的發生。確實如此,在實際事業經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充足的準備去因應所有未知的挑戰,唯有你只有手中有規劃時,面對挑戰才能泰然自若;沒有計劃怎麽面對變化,不是嗎?

如果你正想要創業中、如果你對未來的事業成就有一番自我期許!開始把你的場景描繪出來吧!

(Leon口述/周詣整理/Catherine文字編輯)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